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,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。遂宁市人社局坚定贯彻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,以建立就业扶贫工作动态管理台账为基础,以三示范(就业扶贫示范村、基地和车间)创建活动为抓手,以周周有监测、月月有督战为机制,以政策引导、就业援助、创业扶持和政府兜底保障为手段,扎实开展各项就业扶贫工作。2016年以来,全市稳定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70954人,圆满完成了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任务。

拉网调查,确保扶贫对象精准。按照不漏一户、不漏一人的要求,组织贫困村第一书记、乡村劳动保障协理员深入村社进行全面摸底,精准掌握9.6 万名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员的信息,建立基础信息、就业培训、转移就业、自主创业、公益性岗位安置的五名单,同步做好与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的对比复核工作,做实全市贫困劳动力统计数据,为量身定制就业帮扶措施,精准开展就业扶贫促进活动,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基础。

示范引领,确保实现稳定就业。突出示范村就业服务桥头堡作用,精心打造就业扶贫示范村,统一标识标牌、优化服务流程、保障人员经费,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综合就业服务,实现创建一村,整村脱贫的目标。突出示范基地输转就业稳定器作用,重点面向城市(园区)劳动密集型企业倾力打造就业扶贫示范基地,通过企业规模化吸纳贫困劳动力,全面落实就业吸纳奖补政策和就业扶贫基地奖补政策,促进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稳定就业脱贫。突出示范车间就近灵活就业吸纳器作用,结合县域产业发展特色,探索出厂房式”“居家式”“股份式等多种就业扶贫车间发展管理模式。2016年以来,全市成功创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4个,省级就业扶贫示范载体45个,市级就业扶贫三示范载体155个,数量位居全省第1名。

专项培训,确保技能帮扶精准。全面摸底,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培训机构,确保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。同时根据贫困人口实际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双导向,全面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培训项目,采取农民夜校”“送培训下乡等多样灵活的方式进行授课。2016年以来,完成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4198人,达到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应训尽训

分类帮扶,确保就业措施精准。加强与广东、浙江、江苏、福建等我市劳务集中输出地合作,开展点对点定向输送,疫情期间开通1577趟专车专列有序组织输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。加强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就业信息共享联动,多层次开展 “春风行动”“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。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瞄准重点企业开复工用工需求,建立岗位需求”“岗位供给两张清单,建立“1+1+1”企业用工保障机制,加强点对点精准推送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。通过网络招聘会、村民微信群岗位推送、短信群发、电话邀请等方式举办线上招聘;通过送岗位下乡进村、院坝招聘会、小型见面会等方式举办现场小型招聘,有针对性地推荐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。2016年以来,全市稳定转移就业70954人;举办各类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56场,开展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活动336场,先后推送就业岗位20余万个。

实操指导,确保创业帮扶精准。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免费参加创业培训,提供政策咨询、项目推介、证照代办、开业指导等一对一跟踪服务。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创业补助等扶持政策。定期邀请省市创业专家定期到贫困劳动力创业实地把脉巡诊,指导贫困劳动力创业脱贫。2016年以来,全市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成功创业409人,发放创业补贴资金409万元。

托底安置,确保脱贫销号精准。全面实施农村公益性岗位实名制登记制度,在现已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中进行调剂,进一步整合资金和资源,优先安排大龄、残疾人及其家庭中有重度残疾人、失能老人的特殊困难人员就业。目前全市农村公益性岗位稳定在6634个。为有效应对疫情,在全市范围内紧急开发防疫消毒、卡点值守、卫生保洁等疫情防控临时公益性岗位4251个,安置贫困劳动力1474人,为贫困劳动力开拓了一条就业新渠道。同时,建立完善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,加强督查考核,确保对象审核准确、上岗履职真实、补贴发放及时,确保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规范,减贫带贫效果显著。

组织保障,确保责任压紧压实。强化组织领导,建立由市委、市政府统一领导,人社、就业、扶贫、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就业扶贫工作联席会议推进制度。强化资金保障,加大地方财政资金匹配支持力度,全面促进就业扶贫专项资金合规、安全、高效使用。2016年以来,全市共计使用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专项资金达8814万元。强化监督保障,坚持年初有安排、平时有指导、年中有检查、年底有考核,实施 “周周有监测、月月有督战工作机制,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开展,确保了就业扶贫各项政策落实到位、各项奖补兑付到位,各项任务圆满完成。